close

乾淨小孩易過敏?

在小兒過敏門診也可以觀察到,通常都是乾淨的媽媽帶著乾淨的小孩來看病,乾淨的小孩比較容易成為過敏兒。可以想像一下,現代當爸媽的人,小時候仍還常常在泥土地上翻跟斗、打彈珠的小孩,鄉下小孩也通常比較不會過敏。因為泥土中含有某種細菌,能刺激免疫系統正常的發育。《國家地理雜誌》便曾報導過德國的夏令營,活動之一就是帶領小孩光著腳丫走在田野中,就是為了預防過敏。

過敏,是人體的免疫系統敵我不分,胡亂攻擊所導致的 ,就像軍隊一樣,如果沒有常常演習,突然遇到外來入侵者,也不知是敵是友,不分青紅皂白,就亂打一通,過敏性病人的免疫系統就是有這種問題。

當然這不是鼓勵大家亂吃細菌,微生物和我們免疫系統之間的關係是很微妙的。有些微生物的感染會降低過敏性疾病,有些卻反而會導致過敏。有研究指出幼年時曾經得到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人,容易發展出過敏性疾病。補充細菌還是應該慎選菌種,才不會傷身。
 

接觸的細菌變少使得過敏人口變多

現代人很接觸到細菌,因為公共衛生的進步、食品商品化,商店販賣的便當、盒裝或罐裝飲料、各種包裝食品,都要經過不管是高溫或是低溫滅菌,或是照射γ射線,皆為無菌的食品。甚至還有滅菌的清潔隨身包,根據統計我們這一代人所接觸的細菌數,只有祖父輩的六千分之一。也許就是這個原因,使得免疫系統紊亂。
 

腸漏症候群是過敏發生的另一個原因

過敏學界有個研究,想要知道喝母乳的嬰兒是否比較不容易過敏?這在過敏學界幾乎是公認的事實,然而追蹤了嘉義地區1,326個孩子,結果十分震驚:「喝母乳的小孩竟然比喝牛奶的小孩容易氣喘」。個結論和所有文獻報告都不同,也和幾乎已經成為全民共識的「餵母乳運動」打對台,如果這個數據是對的,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?我更進一步分析氣喘兒所喝的母奶,發現母奶中有花生蛋白,不只奶水中有,連羊水中也有。這些蛋白質是怎麼跑到母奶和羊水中的呢?這使我連結到一個幾乎要被遺忘的名詞「腸漏症候群」(leaky gut syndrome),它在醫學教科書中有提及,但只被歸類為一個現象而非疾病,現代醫學對之視而不見。

理論上,胃腸內的消化酵素應該會把平常吃下的食物,分解成胺基酸、單糖、脂肪酸、維生素、礦物質、水分子等小分子。這些小分子可以透過腸道黏膜、或是細胞間隙被血液吸收,再進入肝臟、靜脈,剩下的渣滓會送到大腸吸掉水分,成為糞便排出。

而「腸漏症」,指的正是食物沒有順利消化成小分子,若腸道又因使用消炎藥、經常喝酒或咖啡等因素受損,大分子食物便會透過受損的腸道壁黏膜或是細胞間隙,不斷滲漏到血液、淋巴液裡,而引起體內免疫球蛋白G(IgG)的慢性過敏反應,派出抗體到全身各處去追捕、消滅這些入侵者,從而導致體內各處有慢性發炎的情形,部位則是因人而異。 

腸漏症患者的外顯特徵,有多樣化如長期瘦不下去、或是胖不起來。具體而言,腸漏症患者很容易﹁明明缺乏某種食物的營養,卻又對同一種食物過敏﹂,就是因為沒有消化成小分子的營養被阻擋無法吸收,不該吸收的大分子食物卻不斷滲漏到體內所造成。

腸漏症為何會導致「慢性食物過敏」? 

前面提到,腸漏症會讓未消化完的大分子食物,從腸壁細胞之間的縫隙滲漏到血管裡。 

陳俊旭於著作中解釋道,當體內免疫系統發現這些不速之客(未消化完的食物),便會把它們認定為必須全數殲滅的外來敵人,就好像在對付細菌、病毒這些有害健康的物質一樣,從此開啟自體免疫與外來敵人(食物)之間的戰爭。這就是「慢性食物過敏」。 

喜歡吃就拚命吃?小心破壞腸道、慢性食物過敏上身! 

從許多慢性食物過敏的案例裡面,我們可以發現患者往往對自己最愛吃的食物呈現重度過敏反應,而且在暫時避免食用之後,身體健康也會明顯好轉。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過敏 小孩
    全站熱搜

    苦瓜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